科学进展
  • 中科院地化所在高温高压下含盐、含水和含流体的单斜辉石电导率研究取得新进展

    大地电磁探测(MT)与地磁测深(GDS)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在中下地壳及上地幔深度范围普遍存在电导率高导异常现象,而俯冲带区域尤为明显。为解释这些高导异常的成因,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的主要成因模型包括:名义无水...2020-08-24

  • 中科院地化所在Mg-Fe固溶体斜方辉石相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Mg, Fe)SiO3是地球地幔丰度最大的化学组分,研究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相变关系对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已对较高温度(> 1000 K)条件下(Mg, Fe)SiO3的温度-压力相图有了清晰的认识,斜方辉石(Pbca...2020-06-15

  • 金属铁核的电阻率:磷化铁矿物高温高压下电阻率研究新进展

    ; ; ; 现有的研究认为,地球及类地天体(月球、火星、水星及木星的一些卫星等)都具有相似的核幔结构。这些天体的核部被认为是铁合金为主,加上不同含量的轻元素(碳,硅,氧,硫,磷等)。对纯金属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电阻率研究一...2019-07-17

  • 月核中的磷含量:铁-磷二元体系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新进展

      ; 地核相对于纯铁镍成分模型有相当的质量亏损。轻元素(包括碳、氢、氧、硅、硫等)在地核中的存在被认为是导致其质量亏损的重要原因。在同样具有核幔结构的类地天体中,比如月球和火星,其核部的轻元素种类及含量依然没有定论。磷...2019-05-23

  • 高温高压下榴辉岩主要造岩矿物热状态方程研究取得新进展

      榴辉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压变质岩,主要形成于大洋地壳俯冲过程中,由玄武岩和辉长岩发生高压变质作用形成。榴辉岩也广泛分布于上地幔中,被认为是俯冲大洋地壳的残留,这也被来自金伯利岩中的捕掳体和金刚石中矿物包裹体所证实...2019-03-29

  • 林伍德石中Fe-Mg互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取得新进展

      地幔过渡带最重要的两种矿物分别是瓦兹利石(410-520公里)和林伍德石(520-660公里),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在相应深度范围大约占60 vol%左右。高压实验和天然金刚石包裹体研究都表明林伍德石晶格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水(至少1.5 wt.%...2019-03-05

  • 高温高压下石榴石中铁镁互扩散系数的实验测量取得新认识

    ; ; ; 扩散是地球体系中发生的重要物理化学过程之一,它对不同尺度的化学交换和质量传输发挥了关键作用。地幔矿物中Fe–Mg的扩散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系列地幔过程的时间尺度和热力学,包括岩浆上升、岩浆混合、熔岩流的冷却以及岩...2018-10-26

  • 高温下角闪石脱氢对电导率的影响及其意义取得新的进展

      广泛存在于俯冲带前弧和背弧区域以及中下大陆地壳的高导异常(电导率高达 1 S/m),通常被解释为由含水矿物高温下脱水产生的流体所致。角闪石作为中地壳重要的矿物组分和俯冲带主要的含水矿物,其电导率会影响这些区域的电学性质...2018-07-05

  • 俯冲带地幔楔高导异常的成因取得新认识

      大地电磁测深结果显示,在俯冲带地幔楔前弧近海沟和背弧广泛地存在着高导异常区,其电导率高达~1 S/m。造成电导率异常的机理,一直以来是地球科学中极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目前较常见的解释是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或含水矿物在俯冲过...2018-05-18

  • 地化所高压室发现压力导致辉锑矿的结构相变机制

      代立东研究员在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等资助下,依托于我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自主筹划并依次成功搭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金刚石对顶砧物性测量、高温高压红外谱学实验测量、高压理论计算等综合...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