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张友君教授和庄毓凯特聘副研究员访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代立东研究员的邀请,四川大学张友君教授和庄毓凯特聘副研究员于20231122日来地化所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并在高压室会议室(A4307)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代立东研究员主持,地化所部分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加。

  张友君教授作了题为《地球内核条件下铁的波速与内核软化机制》的报告。报告中, 张友君教授介绍到:利用二级轻气炮将铁块加速到二十倍以上音速并撞击靶从而瞬时产生类似地球内核的温度和压力,发现在地核压力下,当温度接近熔融时,铁的剪切波速会急速地下降。将实验获得的参数用于超大晶胞机器学习计算进行理论模型,实现了更可靠地复现与预测铁在极端温压条件下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与理论共同结合在地球内核温压条件下厘清了铁的纵波、横波波速变化以及铁原子的动力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地球内核温压下组成内核的铁原子以六方密排结构排列;同时,某些方向的铁原子可以在保持铁的基础金属结构的同时快速地移动。由于这些铁原子移动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弱化了其抵抗剪切的能力,最终使得深入地球内部的固体铁变得柔软,成功地解释了地震波观测到的超低剪切波速和超高泊松比自然现象。

  庄毓凯特聘副研究员做了题为《铁碳聚合物俯冲诱导大氧化事件》的报告。庄毓凯特聘副研究员基于铁碳聚合物的一系列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研究,深入讨论了铁碳聚合物与地球25亿年前大氧化事件的关系。此外,庄毓凯特聘副研究员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四川大学高温高压实验平台。

  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两场报告内容丰富,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讨论。对与会师生现场提出的问题,两位报告人都逐一细致地解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会人员均表示收获颇丰。

  报告人简介:

  张友君,研究员,博导,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于2009年和2015年分获西北工业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的学士和博士学位。2012-2017年,先后在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和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工作。2018年起,任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在四川大学建立了高速撞击与高压物理实验平台,主要从事高压矿物物理和冲击波物理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NASPRLScienceScience BulletinEPS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委会委员,荣获四川省特聘专家和省杰青等称号。

  庄毓凯,现任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18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等。2018-2020年在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工作。2021年加入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工作。迄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Bulletin, Geoscience Fronti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高压室代立东课题组供稿)


Download attach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