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巫翔教授访问地化所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院重点实验室李和平研究员的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巫翔教授于2018年1月22-23日访问了地化所,并于1月22日下午在高压室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Iron oxides with new stoichiometries at high pressures and implication in the planetary deep interior》的学术报告。受李和平研究员的委托,报告由翟双猛研究员主持,40余名科研人员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巫翔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新的铁氧化物Fe2O和FeO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并指出Fe2O的I4/mmm结构在高压下具有更低的能量和体积,结构稳定性更好;黄铁矿型的FeO2-FeO2H体系具有更高的密度、更低的泊松比、低地震波速的特点,可以成为地幔底部超低速带的产生机制之一。该研究成果对认识铁氧化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地球物理性质,解释下地幔D’’层波速异常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巫翔教授也在报告中与广大师生分享了高压地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报告会后,巫翔教授与李和平研究员课题组各成员围绕双方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并就进一步合作达成统一意见。

   

  

   

  嘉宾简介:

  巫翔教授,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2006-2009先后在日本冈山大学地球科学物质研究所、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巴伐利亚地质研究所(洪堡学者)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1月入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学者”,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巫翔博士主要采用金刚石压腔、同步辐射表征技术及第一性原理模拟等手段,致力于地球深部物质的研究、极端条件下新型材料的探索、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RL、EPSL、GRL、JGR、AM等国际著名SCI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

   

                                                     (高压室/供稿)



Download attach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