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何昌荣和周永胜研究员访问地球化学研究所
应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的邀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何昌荣研究员和周永胜研究员来地化所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访问期间,何昌荣研究员和周永胜研究员参观了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于11月24日在高压室三楼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深部流体与压溶作用对断层失稳的决定性作用”和“大陆下地壳流变实验进展”的学术报告。所内部分研究员及学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高压室的张宝华研究员和代立东研究员主持。
何昌荣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深部高压流体存在的证据、摩擦本构的关系、速度弱化的重要性及与愈合效应的关联。在水热条件下斜长石实验中,发现了愈合效应的重要机制:压溶作用,建立了定量的数学模型。未发现压溶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现象,但压溶作用下沉淀产物被大量发现,证实斜长石在水热条件下压溶作用的普遍存在。以圣安德烈斯断层为例,说明此发现对下地壳断层活动的启示。
周永胜研究员首先总结了岩石流变的基础理论和流变实验方法。并从矿物组分、微量水、熔体和岩石先存组构对岩石流变的影响作了系统地描述。不同的矿物组分对岩石流变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含量与岩石变形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熔体增加,岩石流变强度降低,在辉长岩和麻粒岩熔融实验中,发现熔体发生了成分分异。先存组构对岩石的脆塑性转变、流变参数和变形机制影响不大,但原有的面理在实验中发生了构造置换,表明组构只影响岩石变形的难易程度,不影响其变形方式。
何昌荣研究员简介:
何昌荣,男,1961年1月生,1989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岩石力学)。现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成单元)。主要从事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地震动力学等领域的工作以及相关的设备研制工作,研究工作具体涉及断层摩擦错动本构关系、地震动力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同时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震学报》中英文编委。
周永胜研究员简介:
周永胜,男,1969年生,博士,研究员。1991年和1994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物理专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实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与地壳流变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岩石脆塑性转化-塑性流变、部分熔融、矿物相变、断层带流体与构造岩变形机制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160余篇。
何昌荣研究员作报告
周永胜研究员作报告
(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代立东课题组/供稿)
Download attach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