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东研究员及其团队参加“第四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7年10月15日–18号,代立东研究员及其团队主要成员孙文清博士、庄毓凯博士等三位同志,,参加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提交摘要并做口头学术报告。

  代立东研究员作了题为“高温高压下中下地壳、上地幔、地幔转换带和俯冲带典型矿物岩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的特邀报告。为了解释地球内部不同圈层存在的高导异常区,作者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地球内部一系列的典型矿物岩石电学性质进行了原位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和含水的铁硅酸盐矿物主要导电机制为小极化子和质子;软流圈和地幔转换带的高导异常可以用高的水含量合理解释;干的榴辉岩电导率不能解释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电导率的高导异常,而绿帘石脱水可以合理解释俯冲带的高导异常。

  孙文清博士作了题为“高温高压下脱水作用对泥质岩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口头报告。高温高压下泥岩和千枚岩的电导率的实验研究对俯冲带电学结构的解释有着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的脱水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样品的电导率。泥质岩的脱水作用很可能是导致俯冲带岩浆作用发生的重要因素。泥岩脱水后的电导率接近新西兰俯冲带地区高导层的电导率,说明其脱水产物可能是导致俯冲带一些高导层的重要成因。

  庄毓凯博士作了题为“压力导致辉钼矿结构相变和永久金属化的实验研究”口头报告。作者发现在不同的压力环境下辉钼矿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和电学性质。非静水压下辉钼矿在~17 GPa 发生了结构相变并伴随有不可逆的金属化现象,而在静水压下辉钼矿发生结构相变与金属化发生在~20 GPa,其金属化却是可逆的。辉钼矿所表征出的不同性质可在实验选择的传压介质减弱层间相互作用,进而恢复层间距上得到合理的解释。

   

  

   

 


Download attachments: